旅居随语 

首页 >> 随文共勉 >> 喜乐泉源(2)



喜乐的泉源(二)

  基督信仰从开始被传播直至如今,一直都遭到各种各样的排挤和逼迫。从初代教会那来自犹太宗教领袖和罗马帝国的围剿,到近代源于共产运动的摧残,我们都可以看到基督徒所面临的逼迫是何等的真实。圣经被焚烧,教会被取缔,基督徒被囚禁甚至被杀害,都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按照常理,基督信仰应该早就被扼杀了。但是,基督信仰不但没有夭折,反而是在每次的大逼迫之后,都迎来了更大的复兴。我们不得不为此而感谢神那奇妙的保护。同时,我们也必须感谢那些勇于实践真理,就是那些落在百般的试炼当中都以为大喜乐的忠心信徒们。因为他们在信仰中的持守,让基督信仰得以代代相传,使我们今天也有机会认识神,与天国有份。这些信徒的表现,充分说明他们领悟到了保罗所言传身教的喜乐诀窍,并在生活中把之彰显无遗。保罗说:「12弟兄们,我愿意你们知道,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,13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,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。14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,越发放胆传神的道,无所惧怕。15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,也有的是出于好意。16这一等是出于爱心,知道我是为辩明福音设立的;17那一等传基督是出于结党,并不诚实,意思要加增我捆锁的苦楚。18这有何妨呢﹖或是假意,或是真心,无论怎样,基督究竟被传开了。为此,我就欢喜,并且还要欢喜;19因为我知道,这事藉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,终必叫我得救。20照着我所切慕、所盼望的,没有一事叫我羞愧。只要凡事放胆,无论是生是死,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。21因我活着就是基督,我死了就有益处。22但我在肉身活着,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,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。23我正在两难之间,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,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。24然而,我在肉身活着,为你们更是要紧的。25我既然这样深信,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间,且与你们众人同住,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,26叫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欢乐,因我再到你们那里去,就越发加增。27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,叫我或来见你们,或不在你们那里,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,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,站立得稳,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。28凡事不怕敌人的惊吓,这是证明他们沉沦,你们得救都是出于神。29因为你们蒙恩,不但得以信服基督,并要为祂受苦。30你们的争战,就与你们在我身上从前所看见、现在所听见的一样。」(腓一:12-30)以此我们继续学习保罗所教导的喜乐源泉。本文着重探讨使命的喜乐、放胆的喜乐、以及传承的喜乐。

. 使命的喜乐 (12-18节)

  保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,正在罗马等候审判,虽然身被软禁,毫无人生自由,但他却仍然可以「欢喜,并且还要欢喜」,原因在于他坚定地相信,自己一切的遭遇,尽管对他个人来说是痛苦的,但对于福音的传播却是大有益处的。他以扩展天国为自己的使命,因而不论遇到任何的环境,只要福音被传开了,他就可以大大喜乐。这是出于使命的喜乐。

  因着强烈的使命感,保罗在身受捆锁当中也充满了喜乐。他刚开始在腓立比传福音的时候,曾被人关进监牢。那次坐牢,神用一神迹把他救了出来,同时也让看守的狱卒及其全家都蒙救赎。相信保罗当时必因此大为喜乐而感谢神。然而,这一次神没有用特殊的方法来解救他,保罗仍然是大有喜乐,因为他所看到的,是那些看守他的御营兵丁,以及一切相关的人员,都因他的遭遇而对福音有所了解。同时,他也看到,许多的信徒因他被囚的遭遇而大受激励,于是对神的信心更加坚定,也更加放胆无惧地去传扬福音。保罗因为这一结果,心中就充满了喜乐。从中我们也看到,保罗的喜乐不是出于自己的处境是否安泰,而是在于天国是否因自己的处境而被扩展。当他把自己的遭遇与扩展天国的使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,他就可以看到一幅更大更美的图画,从而不再定睛于个人安危,而是专注于神的计划,因为他知道,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,都可以被神所用而促进福音的传播。这样的一个使命感,让他在苦难中的痛苦被喜乐所取代。

  在义和团事变中,受到打击最大的是戴德生牧师所创办的内地会,他们当中的五十八位宣教士,及二十一位孩子惨遭杀害,损失的财产更是不计其数。他们有很多的理由要求并接受清政府的赔款。但他们知道,虽然接受赔款是顺理成章的,但如果他们这样做了,必然会引起中国人的误解和敌意,不利于福音的传播。所以,为了展示「基督的温柔和良」,也是为了更有效地推广福音事工,他们拒绝了任何方式的赔偿。这是一种以扩展天国为使命的心态。这一使命感让他们放下个人的荣辱,甚至自己的生命,在极度困难之下仍然满怀喜乐。因着他们的义举,在义和团事变以后,基督的福音在中国以更快的速度,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广传,信主的人数大大超过动荡之前。同时,被激励而愿意前往中国的西方宣教士,人数不减反增,以成倍成倍的速度增长。相信这正是那些为主殉道的宣教士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。正如保罗一样,他们的苦难被神转化为对他人的祝福,他们也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耶稣的教导: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,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,仍旧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结出许多籽粒来。」(约十二:24)他们当年为了回应神的呼召而欢然上路,到了天上与神相聚时,必然更是因为看到自己流泪撒种所结的果实而感到无比的欣慰。

  我们怎样看待自己所遭遇的不幸?如果我们也能像保罗那样,以扩展天国为自己最大的使命,那我们在不幸当中的心境也会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我们的顺境,或许会迎来他人的欣赏和羡慕,但如果回应得当,我们的逆境更是可以激励他人对神的信心,成为神祝福人的管道。因为在逆境当中,我们有机会可以让人看到因信心而来的喜乐,也有机会可以让人看到神对一切事物的掌管。有了这样的心态,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是在白白受苦,也不会浪费每次遭遇苦难的际遇。过去曾有一段时间,我因为背部疼痛,连腰都直不起来,走路时就像一只虾那样恭着,而且走不了几步就疼痛难忍而必须停下休息。这导致的情绪低落是可想而知的。但有一次听到一位弟兄说:「看到你这样的状况都还在教主日学,我就根本没有理由不去上了。」那时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周遭的人,神在使用我们的每一时刻。正是这样的领悟我振作了起来。如果我们都以正面的态度来面对挫折和困难,在其中以扩展天国为念,相信我们在困境中的表现必然会不一样,因而心情也会更多被喜乐所充满。

  因着强烈的使命感,保罗在饱受攻击之时也充满了喜乐。除了遭遇教会外部的逼迫以外,保罗还要面对来自教会内部的攻击。有些人所谓的「侍奉」为的是荣耀自己,所以他们拉邦结派,假公济私,其结果必然就是嫉妒和纷争。这些人不是在真心侍奉神,如同犹大书中所说的只喂养自己」的牧人,实则是非常可恶的。这种现象不但在保罗的时代甚为猖獗,就是在今天也是屡见不鲜的。面对这样的人,保罗有十足的理由来谴责他们,并因他们而感到愤怒,因为正是这些人,平白增添了他所受捆锁的苦楚。但当他看到,不管这些人的动机如何,福音究竟被传开了,从扩展天国的角度来考量,还是有好处的,保罗因此就欢喜起来。这也是一种被使命所驱使的喜乐。尽管自己的利益受损,但只要是扩展天国的使命得以成就,他就以此为乐。

  作为基督信仰之泰山北斗的保罗,尚且面对这样的攻击,我们岂能幸免呢?保罗在面这些攻击中所展现的广阔胸怀,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。在教会里侍奉,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,就是太过高估了自己所谓的「名声」。一旦觉得自己的名声受损,我们就会感到无比冤屈,于是就不惜代价来去辩白,甚至还会去拉拢弟兄姊妹来为自己出气。面对这样的情形,有些弟兄姊妹也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在「伸张正义」,俨然以为自己就是神的代言人,结果把教会弄得鸡犬不宁。在教会里侍奉,我们还很容易犯另外一个错误,就是太过高估了自己所负责的事工。无形中我们在自己的事工周围筑了一道墙,他人不得随便染指。甚至我们还常常把自己的事工看作是最重要的,别人不给自己让路,在我们眼里就是在干犯神的旨意。我们怎样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?我们怎样看待其他弟兄姊妹的事工?我们怎样看待其他教会的事工?如果在这些方面处理不当,我们很容易会制造矛盾并使之升级,导致教会间或教会内部的纷争,让神的国度受损。保罗的榜样告诉我们,在侍奉中处理与他人之间的不同,要本着「他必兴旺,我也兴旺」的态度,一切以保全神的国度和神的教会为念。这是以扩展天国的使命而放下自我利益的态度。这样的态度会让我们在事奉中更加充满喜乐。

. 放胆的喜乐 (18-23节)

  保罗身处监禁之中,正在等候审判,可谓是生死未卜,但心中却是充满了喜乐。从他的书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,他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境界,是他满心喜乐的源泉所在。

  保罗深信,他目前的处境虽然艰难,但借着腓立比信徒的祷告,以及圣灵的带领和保护,他终必得到解脱。所以,只要他活着,就为主而活,在世上做基督的使者。但即便是要面对死亡,他也深信神所安排的一切都是最好的,他仍会满心欢快地去迎接。这是因为他坚信,死亡并非终结,而是与基督永远同在,乃是值得欢喜快乐的。这样的一种放胆的态度,让他无论面在怎样的情形之下,都可以坦然及充满喜乐地去面对。

  我们从但以理的三个朋友中,也看到了这种放胆的喜乐。他们自幼被掳略到巴比伦,当时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为自己立了一个金像,强迫所有人都顶礼膜拜,斗胆抗令者要被扔进炙热的火窑里。但这三位勇士面对淫威却毫无畏惧,坚决不向偶像下跪。当巴比伦王以火窑相胁的时候,他们坦然地回答说:「尼布甲尼撒啊,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,即便如此,我们所侍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。王啊,祂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;即或不然,王啊,你当知道我们绝不侍奉你的神,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。」(但三:16-18

  在此,我们看到了一种「即便如此」信心,就是即便自己被仍进火窑,仍然相信神会实行拯救。这就是对神心存完全的信靠,相信只要我们站在神的那一边,就什么都不需要害怕。保罗自己也曾写道:既是这样,还有什么说的呢?神若帮助我们,谁能敌挡我们呢?」(罗八:31)所以他坚信,在他所处的恶虐坏境之下,神终必要拯救他,照着他所切慕、所盼望的,没有一事叫他羞愧。这叫他怎能不喜乐呢?

  在此,我们还看到了一种「即或不然」的信心,就是即使神的计划不是要救自己脱离火窑之灾,自己仍然要坚定跟随神。这就是对神不存丝毫的怀疑,相信祂的计划超出我们的所求所想,绝对是为了我们最大的好处。这就如保罗所写的: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,叫爱神的人得益处,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。」(罗八:28)所以他满心盼望,即便神没有解救他脱离困境,他也是进入到一个「好得无比」的国度。这一信念让他自觉身处「两难之间」,不知道哪个结果更好。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,他其实面对的选择是所谓「好的麻烦」,不管结果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好的,也可以说他是处于「两易之间」,这更是让他感到喜不自禁。

  内地会的宣教士们,之所以可以大义凛然地面对他们的灭顶之灾,而之后还放弃任何的合理赔偿,完全也因为是他们具备了这一放胆的精神。他们前往中国去做宣教士,都是本着为主牺牲的宗旨去的,故而把为主殉道当作是荣誉,所以他们自然不会接受任何的赔偿。他们真正活出了圣经的教导:「你们蒙召原是为此;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,给你们留下榜样,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。」(彼前二:21)这些宣教士们,因着效法基督的榜样而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榜样。从他们的榜样中,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,无论遇到任何的处境,只要因对神的信心而放胆而行,就会充满力量及喜乐。

  我们时常因何而愁苦呢?不正是因为我们患得患失,奢望事情按照我们的设想而发展吗?我们很担心什么事情将会发生,以及什么事情将不会发生。我们在自己的财政状况、工作成果、健康状态、子女教育等等事项上,都非常在意其结果,冀望神以我们所设定的方式来为我们成全。当目标实现时,我们就欢喜快乐,当理想旁落时,我们就低沉烦恼。这样,我们的心情就时常被周围环境影响而上下波动。好多年前有一位弟兄在等绿卡转身份,由于我在那段时间也在等绿卡,所以他非常「关心」我。每个月在移民局公布日期进度的当天,他总是会给我打来电话,询问我是否有留意到最新的进展。从中可以看到,每当进展速度飞快的时候,他就非常高兴。但若是日期停滞不前,他就沮丧万分。他的心情完全被移民局所左右了。我们为任何的事情越发担心,这个世界就会越发控制我们,夺去我们心中的喜乐。保罗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放胆精神,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来自世界的辖制,让我们在任何的环境之下都经历喜乐。

  我们如何才能放胆呢?首先我们要学习相信神的应许。神爱我们,甚至不惜以自己独生爱子的代价来拯救我们,祂怎么会不在凡事上眷顾我们呢?圣经上说:「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,因为祂顾念你们。」(彼前五:7)耶稣也应许说,天父连天上的飞鸟都看顾,我们在神眼里要比飞鸟贵重千万倍,祂怎会不珍惜眷顾呢?对此越是坚信不疑,我们就越能消除惧怕和忧虑,并且练就那「即便如此」的信心。不久之前的一个夜晚,教会里的一位姊妹照常开车回家,谁知在一个交通灯前停留的时候,车子的周围突然发生了枪战,她不幸被击中。子弹打入她的腰部,离中枢神经只有毫发之距,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,但尽管保住了性命,医生认为她的左腿很可能就此残废。面对如此匪夷所思的变故,教会里不少的弟兄姊妹在为她祷告之余,都感到不解和焦虑。但这位姊妹确是异常平静,她坚信神会帮助她,反过来安慰大家,弟兄姊妹们也因她的信心而大受鼓舞。感谢主,她的信心得到了回报,今天她已经站立行走,与正常人并无二致。相信这完全是出于神的恩惠。这位姊妹的见证,充分说明了在困境中仰赖神,是除去心中忧虑的最佳良方。

  另外,我们要操练放胆,还要学习相信神的安排。神爱我们,不表示祂总会让我们心想事成。相反,有时祂会使用一些艰难困苦来磨练我们,正如圣经所说的:「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,得享祂永远的荣耀,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,必要亲自成全你们,坚固你们,赐力量给你们。」(彼前五:10)相信在凡事上都有神的美意,就是那「即或不然」的信心。神已经把我们最大的问题,就是因为罪而带来永远沉沦,给解决了。我们还有什么好可怕的呢?即便是遇上了一般人所认为最糟糕的情况,我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,哪又如何呢?享受与神永远同在,不是一件好事吗?在一百多年前,有一位年轻姊妹立志要去做宣教士,在成行之前,有一次她和丈夫及年幼的小女儿到纽约附近的海滨度假。当他们在海滩上共享野餐的时候,他丈夫听到一个小男孩溺水呼救的声音,就奋不顾身地冲入大海中相救,不幸的是,他被那小孩紧紧抓住而无法游回岸边,两个人都没有生还。亲眼目睹这一悲剧,这位姐妹实在是伤痛欲绝。当时,她的女儿才四岁大,今后的日子怎么办?神为什么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?她充满了疑惑和挣扎。但是,不久之后,她就写出了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诗歌--《信靠耶稣何等甜美》。副歌是这样唱的:「耶稣,耶稣,何等可靠,多少事上已证明。耶稣,耶稣,宝贵耶稣,愿我信心更坚定。」这样的信靠,让她战胜悲伤和疑惑,在困境中因放胆信靠而经历喜乐。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,前往非洲宣教,为主摆上了她的一生。

  只要凡事放胆,不论是生是死,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。这是保罗喜乐的源泉,也可以是我们的喜乐源泉。

. 传承的喜乐 (24-30节)

  保罗虽然为他的信仰经历了许多的痛苦,让他对步入天堂充满了憧憬,但他仍然满有喜乐地活着,是因为他知道,他活在世上,并且与信徒们同住,对这些信徒来说是至关紧要的。腓立比的信徒可以因继续得到保罗的教导和激励而欢喜快乐,保罗则因这些信徒的长大成熟而喜乐。他深知道自己肩头上还承担着一个信仰传承的责任。这里他提到了信仰传承的三个方面:属灵生命的见证(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)、扩展天国的热心(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)、以及面对争战的勇气(为基督受苦)。

  当我们也愿意把信仰传承当作自己的责任时,我们不但可以享受现时的喜乐,还可以与他人一同分享喜乐。并且,将来在永恒里,我们仍然可以因看到自己辛劳的果实,而不断地喜乐。冒着生命危险到中国去的那些早期宣教士们,不论是殉道还是善终,都已经安息主怀了。但他们确实活出了保罗所提到的三个方面,以自己的生命给后来的人留下了美好的榜样,以致于在他们的身后,基督信仰在中国得以在中国广为流传。他们把这一信仰着实地传承了下去。我们可以想象,他们在天上看到这一情形,该是何等喜乐呀。

  传承是基督信仰的生命线,这一责任应该是深深地烙在每位基督徒的基因里头。我们在信仰传承上的责任在哪里?是不是先从家庭开始?我们确信自己的孩子们都已经重生得救了吗?他们的信仰是否足够坚固,所以我们可以放心让他们出去面对世界的各种挑战呢?当今这个世代,年轻人被世界所夺去而放弃信仰,是一个非常普遍,也是令人异常揪心的问题。这表明我们在信仰传承上还要多下功夫。或许我们觉得带着孩子们来上教会,把他们交给儿童主日学或青年团契,就完成责任了。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。每周在教会里的几个小时,怎么可能扭转他们在其余的时间从学校和家庭被灌输的影响?孩子们还在家受我们限制的时候,或许他们不得不被我们拽上教会,但如果这一信仰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心坎,一旦他们自由了,很自然就会把之摒弃。要把信仰传承给我们的孩子,我们首先要自己尽力把这信仰活出来,让我们的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。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掩饰自己的软弱,但在作每一个决定的时候,基督信仰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?我们的生命有没有在信仰里不断更新?孩子们对此是看得一清二楚的。当他们看到我们所信的神是又真又活的,他们自然也就愿意把这位神当作他们自己的神。但如果他们在我们身上看到的只是一个说说而已的信仰,他们又怎么会把它当真呢?另外,我们关心孩子们的成长,除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以外,我们是否有留意他们的属灵健康呢?他们平时接受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影响?我们是否有花时间去帮助他们学习怎样维护自己的信仰呢?他们在社会上所面对的是一面倒反基督信仰的洗脑式的影响,我们平时如果不对他们在信仰的理论基础上加以装备,真是犹如把羊送入狼群。所以,在茶余饭后,有计划地花时间与他们讨论信仰以及了解他们的想法,是至关紧要的。否则,即使他们在世上取得再大的成就,却被世界夺去了救恩,我们怎么会享受永恒的喜乐呢?

  我们另外一个信仰传承的责任,是在自己所处的小组或团契里。小组团契是一个弟兄姊妹们互相联结,互相关爱,一起学习操练信仰的场所。每个弟兄姊妹都应该归属于一个适合自己灵命成长的小组团契。一般小组团契如果运作得好,弟兄姊妹间会建立良好的关系,一起享受喜乐。但是,若想让这种喜乐长久地持续下去,我们也必须要以信仰的传承为己任。很多时候,因为在小组团契里,弟兄姊妹之间已经非常熟络,大家非常享受彼此的同在,我们都不想改变这样的状况,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团体。我们没有意愿去邀请新人来加入,更没有去热心传福音。即便是偶尔有新朋友来参加,看到的也是弟兄姊妹们互相扎堆,对他们已然默契的谈话感到一头雾水,自然也就觉得自己是局外人而无法融入。要知道,一个小组团契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,特别是没有年纪较轻的新人加入,大家一起抱团,虽然现时会很高兴,但终归是大家一起抱着团进入老年团契。所以,一个带有信仰传承责任的小组团契,必须是一个开放型的团体。我们要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,致力于小组团契的外展。这就要求我们特别留意聚会的时间和内容,要以怎样吸引新成员为主要考量,同时还要注意营造一个以他人为中心,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,要切实地关心每位新朋友,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。这样我们的团体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活力,我们的喜乐也才能不断地持续下去。

  我们还有一个信仰传承的责任,就是在教会里。感谢主,近两千年来,基督教会屡经逼迫和磨难,却是经久不衰,让今天的我们也有机会品尝到因这一信仰所带来的喜乐。这是一代代虔诚的基督徒,响应神的呼召,愿意委身于信仰之传承的结果。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,以及跟随主的真正含义,不只是享(受)福份,更是要去(分)享福份,即使是为基督受苦也在所不惜。如今,这接力棒交在了我们的手上,我们都肩负着把这一喜乐传递下去的责任。神拣选我们成为祂恩惠的得益者,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好处,更是为了让我们成为祝福的管道,让我们周遭的人都得福。每位信徒都可以投身于教会的建造,让人来到我们教会,灵魂被拯救,生命被建造,然后被差遣除去拯救更多的灵魂。盼望我们都渴求打造这样的教会。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信徒的参与,让我们对教会投入更大的侍奉,对失丧的灵魂付上更大的负担,对自身的灵命长追求有更大的目标,让我们成为愿意放下自己的便利,即便是受苦,也甘心乐意去传递信仰的人。这样的成长,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喜乐。

  清楚的使命、放胆的信靠、传承的责任,是保罗得以喜乐的泉源。愿神帮助我们也从中获得喜乐。


返回页首